2024-03-13 12:28:50来源:舜网点击:5749 次
“以前,电池板上的栅线都是人工焊接,每块电池片上只能焊接3条。采用焊接机器人后,每块电池片上的栅线达到16条,光伏板发电功率也从200瓦达到560瓦。”近日,在莱芜科林光电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技术主管亓明星介绍着智能设备投用后给生产带来的巨大变化。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9.9%。中国稳居全球汽车制造和太阳能装机容量第一大国。山东“新三样”出口近百亿元,成为拉动出口增长的新引擎。其中,光伏发电、新型储能并网装机规模居全国首位,太阳能电池产业正成为山东、济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
在公司无尘生产车间内,全自动智能制造生产线高速运转,机械臂挥舞不停,各种设备马力全开,经过激光划片、焊接、排版、叠焊、质检等十几道工序后,形成了一片片晶硅光伏组件。
莱芜科林光电是山东光伏产业的佼佼者。两条全自动流水生产线,年产能可达1000兆瓦。公司根据不同地区的客户需求,持续创新研发,生产出了更加高效的光伏组件产品,产品主要出口欧洲、美洲,覆盖了德国、罗马尼亚、英国、菲律宾、越南、印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品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得益于智能装备的支撑。“目前,我们的生产车间全部工序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生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通过应用智能制造系统,实现了产品的可追溯性。比如说,我们的组件产品质保25年,在此期间,如果出现什么质量问题,我们就可以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关数据进行售后服务,让客户满意,保证了我们组件的产品质量。”办公室主任徐鲲鹏说。
根据2023年印发的《济南市碳达峰工作方案》,济南将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按照宜建尽建、就近消纳的原则,将分布式光伏与建筑、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建设一体化布局,推进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公共机构、居民住宅等分布式光伏建设;积极开展“光伏+”项目示范,推进农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太阳能与其他能源互补应用,鼓励发展太阳能耦合多种热源在建筑供暖、生活热水中的应用;到2030年,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500万千瓦。莱芜科林光电的发展正是双碳目标的生动实践。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方式的持续推进让莱芜科林光电的生产效率不断提升。“正是由于创新理念的加持,我们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聚集型企业的转变。”徐鲲鹏介绍,生产线上的工人由50人/班减少到现在的30人/班,工人减少,生产效率却从每天生产1000板提升到2000板,光伏板的功率也从260瓦提升到560瓦,实现了双翻番。
“我们将全力落实‘项目深化年’任务,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和创新水平,做好协同创新,加速产品更新迭代。用好政府扶持政策,继续依托新能源绿色发展优势,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实现企业新突破,打造新动能。”
近期,莱芜科林光电将新上一条生产效率更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更强的光伏板生产线。
凡来源注明中国阳光能源网的内容为中国阳光能源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