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8 16:01:25来源:财经时报 点击:3133 次
“双碳”目标下,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机量在新疆、青海、甘肃等11个省区占比已超50%。当新能源渗透率突破15%~20%,4小时以上长时储能需求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传统314Ah电池在1GWh储能电站中需超100万颗电芯串并联,集成复杂、成本高企、安全隐患突出——行业困境面前,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辰储能”)以场景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实践,正引领长时储能产业从跟随迈向引领。
据了解,早在新能源渗透率不足10%的行业发展早期阶段,海辰储能便以战略定力锚定储能赛道,敏锐洞察到储能场景已从“短时调峰”升级为“长周期能量平衡”,传统动力锂电转型的产品难以适配新需求。基于此,海辰储能提出“场景定义技术”理念,将客户需求与场景特性作为产品研发的原点。
2022年,海辰储能在重庆智能制造基地攻克无先例可循的工艺壁垒,建成千安时电池专属产线。这款全球首款量产的∞Cell 1175Ah长时储能专用电池,以超大容量、超长寿命、超高安全、超低成本四大优势,填补了中长时储能场景专用电池的空白。相较于传统电池,其可减少电芯数量与系统复杂度,大幅降低大型储能电站的施工与运维成本,为1GWh级项目提供了“高可靠、低门槛”的解决方案。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做难事、过窄门”的钻研精神。2025年6月,海辰储能∞Block 5MWh储能系统在国际权威机构见证下完成“开门燃烧试验”:1300℃高温、满电状态、主动消防关闭、15cm极限间距——四大严苛条件下,相邻柜体未发生热蔓延,刷新了行业安全标准。同月,其工业控制网络安全管理体系获颁TÜVSÜD Mark认证,成为国内储能领域智能制造数据安全的标杆。从安全性能到数据安全,海辰储能将“可靠”刻入产品基因。
在行业深陷“电芯参数竞赛”时,海辰储能以系统思维破局。通过AI大数据模型重构设计逻辑,将电池、BMS、集装箱等要素纳入统一优化框架,最终在“单舱6.25MWh”场景下实现综合成本最优解。这种以“电站整体经济性”为核心的思路,打破了动力锂电适配储能的行业惯性,更推动长时储能形成独立产品标准、技术路线、产业生态。
技术创新最终要落地产业。在工程应用层面,∞Cell 1175Ah电池已适配多个大型新能源基地配套储能项目,加速“风光储”一体化落地;在行业生态层面,其带动了电池材料、系统集成、安全标准等产业链环节升级。河北兴恒、四川金汇能等企业因海辰聚集重庆铜梁,形成覆盖正负极材料、铝箔、隔膜的完整产业链网,储能电池川渝配套率达50%,印证了技术突破对产业协同的带动效应。
从全球首款千安时电池量产,到“开门燃烧试验”震撼国际会场,海辰储能的实践证明:储能行业的破局之道,在于“从场景中来,到场景中去”。当6.25MWh系统在全球平衡电网波动,当长时储能技术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这家企业不仅定义着中国储能的高度,更以“场景驱动创新”的范式,为全球储能产业升级提供了清晰的“中国路径”。
凡来源注明中国阳光能源网的内容为中国阳光能源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