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时光的指针悄然拨到了2024年,回望过去一年,汕头这座“风电之城”冉冉升起:继大唐南澳勒门I海上风电项目之后,华能汕头勒门(二)海上风电项目建成并网;“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海上风电协同创新基础设施项目加速建设;海上风电母港、海工装备产业园、海上风电集中送出工程、“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上风电+金融”等一批海上风电创新项目签约落地……
稍微梳理一番不难发现,过去一年里汕头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令人瞩目、振奋人心。尤其是在去年11月末,国际化、大规模、高规格的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在汕头举办,让“风电之城”成为汕头一张新的亮眼名片。
这一系列成果,得益于广东省委省政府、汕头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和大力推动,也得益于全市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当前,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进一步推动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让“风电之城”的品牌立得住、叫得响,是摆在汕头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建设“风电之城”,离不开创新驱动。在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研究室主任盛松伟曾表示,我国海上风电蓬勃发展,技术创新起到了重大作用。汕头布局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建设全球最大的40兆瓦级风电机组电气及动力学六自由度实验平台,加快建设海上风电职业培训中心项目,前者可为汕头乃至全国的风电机组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后者则能有效满足建设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的人才需求。
技术与人才的支撑,让汕头海上风电实现了多个技术突破,创造了多个全国乃至全球第一。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不断加强,风电设备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不仅让人们感受到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气象,也为汕头夯实了向海图强的十足底气。
当然,汕头海上风电产业的壮大也伴随着诸多挑战。比如,汕头海域环境复杂,给风电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此外,设备供货紧张、协调难度大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随着海上风电项目的不断增多,如何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平衡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在技术研发创新、产业链配套建设、政策支持引导、国际合作交流与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上下一盘棋,劲往一处使。
从边陲渔村到港口商埠,汕头的发展与海洋息息相关。现如今,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搭乘高质量发展的强劲东风,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雏形已成,海上风电生态体系逐渐成形,一幅新时代向海图兴、向海图强的崭新画卷在粤东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