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0 11:08:37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点击:2236 次
山东海上风电省级补贴落地,9个项目共341万千瓦通过复审。此举将拉动全产业链发展,推动海上风电从近海走向远海,能源变革刚刚开始。
又一批海上风电场建设者拿到了省级财政的“政策红包”。11月10日,山东省能源局发布《2025年度海上风电省级财政补贴资金申报材料复审结果公示公告》,烟台、威海、潍坊市上报的9个海上风电项目申报材料符合要求,总装机规模达341.85万千瓦,覆盖了2022至2024年建成并网的项目。
这份公告不仅意味着这些海上风电项目将获得财政支持,更释放出山东坚定不移推进能源结构转型的明确信号。
省级财政支撑能源转型
山东省能源局的这份公告,详细列出了符合补贴条件的9个海上风电项目。从地域分布看,这些项目集中在胶东半岛的烟台、威海和潍坊三市,勾勒出山东海上风电基地的空间布局。
其中,烟台有4个项目,威海有4个项目,潍坊有1个项目,显示出胶东半岛在山东海上风电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山东对海上风电的补贴基于一连串精准的政策规划。公告明确提到,此举是为落实山东省政府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连续发布的“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这些政策清单构成了山东能源转型的顶层设计。
省财政对2022—2024年建成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给予补贴,补贴资金分运营年度拨付到位,显示出政策支持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山东省海上风电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则为补贴发放提供了制度保障。
海上风电产业链迎发展机遇
山东对海上风电的省级财政补贴,将产生明显的产业拉动效应。直接受益的当然是获得补贴的9个项目的开发企业。这些补贴将改善项目的收益状况,提升企业的投资回报率。
补贴政策更为重要的是对整个海上风电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海上风电产业具有链条长、关联度大、带动性强、辐射范围广等特点,能够带动从风机零部件制造到整机组装,从海上安装到运营维护的全产业链发展。
就在山东发布补贴公告的前两天,2025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接共链行动大会11月8日在辽宁大连举行。大会发布了我国首份《海上风电技术攻关清单》,并成立了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联盟。这些举措旨在集中行业优势资源,系统性解决海上风电领域的技术瓶颈与短板弱项问题。
协同创新与数智赋能成主流
海上风电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已经从各类行业会议和政策文件中清晰显现。在2025海上风电共链行动大会上,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庄树新指出,要围绕海上风电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补短板锻长板。
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何广顺则提出了“海上风电+”模式创新,鼓励海上风电与深远海养殖、海上制氢、海洋油气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海上风电空间集约节约利用。
数智化转型同样成为海上风电发展的关键方向。有观点认为,数字化技术将贯穿海上风电的全生命周期,从资源评估、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维护,都将迎来深刻的变革。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山东等沿海省份对海上风电支持力度的加大,中国海上风电产业正从近海走向远海,从固定式基础走向浮动式基础,从单一发电走向多能互补。这场能源变革,才刚刚开始。

凡来源注明中国阳光能源网的内容为中国阳光能源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