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取暖,你家采用什么方式?燃煤?天然气?还是用电?而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部分居民早已不再使用这些传统的取暖方式。他们的家位于海拔2800米的地方,家中取暖却来自地下1500米。
11月28日,走进共和县城北新区地热供暖公司共和县地热供暖改造示范项目,我们开启了一次热交换之旅,感受地下热水资源供暖的绿色低碳与惠民利民。
走进该项目“锅炉房”,我们的刻板印象被完全打破。这里没有高高的烟囱,没有尘土,甚至感受不到高温。热泵机组内,从地下抽上来的地热水与入户的供暖水分别在各自管道相邻盘踞,紧贴着蜂窝状的传热器进行热交换,最终将50℃左右的供暖水送至居民家中。
那么地热水从哪里抽上来的,又是怎么抽上来的呢?
青藏高原独特的地质构造和优越的地质条件造就了青海省富集的地热资源,而共和盆地就是青海省地热条件最优越的地区。自2007年以来,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安排省财政地勘基金2.03亿元开展共和盆地地热资源勘查工作。勘查显示,共和盆地浅部(小于500米)地下温水资源可采热量折合标准煤0.44亿吨,日可开采量12万平方米。共和盆地中深层(500—3000米)地下热水资源可采热量折合标准煤1.7亿吨,日可开采量18万立方米。2017年青海省地矿局更是在恰卜恰镇地下3705米处首次发现236℃高温优质干热岩,热能折合标准煤44.7亿吨。
“恰卜恰地热田属于大型中低温地热田,面积达200平方千米,井口水温在58到106℃之间,矿化度仅为1.4—1.6g/L。这里最大特点是在热干岩下部还分布着局部熔融体,相当于地下水有两重加热体,可以说是地热的‘强强联合’。”说起这片地热“宝藏”,海南州恒晟地热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谢鑫如数家珍,“共和县实施的地热供暖改造示范项目地热水水温在90℃左右,开采流速则控制在100m3/h,2021年10月15日正式投入运营,这是青海首次实现地下热水资源规模化供暖。”
在项目配备的生产井,钻杆深深扎进地下新生代地层,通过潜水泵将中深层地热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承担传统锅炉房作用的换热站,由于地热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不能直接注入供热管道,与供暖水完成热量传送后通过回灌技术再回注至回灌井中,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回灌井可是大有讲究!”谢鑫说:“因为回灌井流量为60m3/h,为实现同层等量回灌,所以项目配有一座开采井和两座回灌井,真正实现‘取热不取水’。要知道,完成热传导后的地热水温度相对较低,如果直接回灌到开采井附近,会造成热扰动,因此采用采灌井距380米,尾水经过处理后即可进行自然回灌。”
开采井、换热站、用户端取暖器、回灌井,来自地下的热量通过这些设备被送到居民家中,整个过程绿色环保且能耗小。
如今,该项目已进入第三个供暖期,供热面积达22万平方米,自每年10月15日至次年4月15日为城北片区(河东)地区743户居民提供24小时恒温供暖。
那么,节能减排效益如何?谢鑫算了一笔账:将地热供暖与燃气供暖相比较,从供暖成本看,以一个采暖季180天为单位,可节省天然气140万立方米,节约供暖成本115.2万元;从节能减排看,供暖进入第三年,每个采暖季节约标准煤3754吨,减排二氧化碳8958吨,硫氧化物64余吨;从增进民生福祉看,考虑到供暖成本的下降,2022年共和县整体下调取暖费,由5.35元下调至5.1元。以100平方米用户平均计算,户均节约取暖费用150余元。
供暖产品惠民,不仅要价廉更要质优,才能真正增加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走进玉龙佳苑小区王今辉家,我们与只穿一身秋衣秋裤的父子俩聊起了家中的温度,他们说:“地热供暖温度比较稳定,室内温度基本保持在21℃上下,不会出现忽冷忽热的状况。这种供暖方式节能环保,舒适度高,节约成本。”
“清洁供暖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的需要,青海由于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建筑特征和能源结构,其供暖方式不能盲目套用北方地区城市集中供暖的方式,而应在保证人员舒适性需求和维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寻求一条适应当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而这一项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传统能源消耗,推动了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实现了地下热水供暖示范。”共和县发改局副局长董明说,在城北地热供暖示范带动作用下,共和县全面推进地热供暖工程,启动6处地热供暖改造项目,2024年地热总面积达83.3万平方米,2026年预计扩容至150万平方米。
供暖,仅是地热能开发利用的第一步,谢鑫对这一绿色能源的未来充满期待:“结合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我们将持续加大勘查力度,努力探索地热能在规模化设施农业和温泉旅游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在共和盆地竖起全省打造清洁能源高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