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0 10:12:06来源:淄博日报点击:3735 次
5月的马踏湖,万亩芦苇展露新叶,长势旺盛。几个月后,这些闲置芦苇有望变成“绿能”,送入桓台百姓家中。
就在距离马踏湖5公里的唐华路上,隐藏着“变废为宝”的终极秘密。
5月13日上午,走进淄博惠润热力有限公司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现场,吊车挥舞长臂,铿锵的施工声回荡耳畔,3台锅炉基本搭建完成。在工地另一侧,施工同样紧张进行。“这是我们的料仓,为保障项目建成后热能可以源源不断供应,我们预留了较大的储存空间。”项目负责人安勇介绍说。
一条全新的能源供应链蓄势待“发”。这个总投资4.5亿元、占地面积150亩的项目于今年1月开始建设,目前一期项目进度已过半,预计今年下半年投产。届时,淄博将崛起一个年发电24000万kWh的“能量转换站”。
什么是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通俗来讲,它指的是利用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通过焚烧或其他热化学过程,产生电力和热能的能源利用方式。相比于水电、风电和光伏,它受季节和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小,是一种更高效稳定的可再生能源。
据中国电力科技网测算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各类有机废弃物资源量约63亿吨(折合标准煤约10-12亿吨),若40%加以能源化利用,每年可替代标准煤4亿吨。然而现阶段,生物质能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仍较低,是一种相对“小众”的能源。
闯入市场新蓝海,布局生态新经济。生物质能热电联产,淄博大有可为。
“这一项目位于桓台县起凤镇,周边种植基地多,各类农林生物质资源丰富,具有先天性优势。项目建成后,周边半径150公里以内的农林废弃物都能成为生物质能原料。”据安勇介绍,这一项目将成为“吞噬”农废垃圾的回收站,周边农户生产的废弃玉米秸秆、麦秸、芦苇、稻草、树皮等都可以进行二次利用,它们经过高温高压充分燃烧后产电、供热。
吃进去的是“农废”,吐出来的却是“热电”。据安勇介绍,这一项目每年可消纳农林废弃物51万吨,农废经充分燃烧后一部分变成电能,一部分成为蒸汽或热水,用于工业生产和民用供暖,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实现年营业收入3.4亿元,年发电24000万kWh,年产蒸汽341.73万GJ。
一个从农废垃圾到源源不断产电、供热的能源供应链将在不远的未来为起凤镇注入发展活力。“项目建成后,将有助于减少化石燃料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对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原料收储环节,项目还将带动周边居民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安勇说。
让农民增收、对环境友好、让企业获利,一个项目带来多份收益。
在项目南侧几百米处,就是山东仁丰特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厂区。这是一家从事包装纸、特种纸等产品研发生产的造纸企业,也是桓台县纸业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近年来,企业经营状况好,持续上马高强瓦楞原纸等新项目。但随着产能扩张,热源供应不足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项目建成后,将解决企业热源不足、用热成本高的问题,为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加速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质量,争取早日投产,助力淄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安勇说。
凡来源注明中国阳光能源网的内容为中国阳光能源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