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促进全流域生态保护迈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如何“宁”?离不开一个个的工程建设。
自2000年起,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在黄河干流建成尼那、康扬、黄丰、大河家水电站,建设总装机81.1万千瓦,累计投资约63亿元。因势利导,水的力量不再形成灾害,而成为造福一方的动力。
10月初,记者走进了青海省民和县与甘肃省积石山县交界的大河家水电站,蜿蜒的黄河水静静地流淌,汇千流,向东流。河边的水鸟或栖息、或嬉戏、或觅食、或起舞,显得格外热闹。
大河家水电站是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建设的第4座水电站,是青海省三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管理的3座水电站之一。
大河家水电站是龙羊峡—寺沟峡河段水电开发建设的第12个梯级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14.2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5.59亿千瓦时,年可减少碳排放55.5万吨,主要任务是发电,兼顾少量灌溉、供水等综合利用效益。是河床式厂房径流电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21.7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783.0米,相应库容390万立方米。共安装4台35.5兆瓦灯泡贯流式的机组。
“我们采用的灯泡贯流式的机组是依据当地地形地貌,适合于大流量和低水头(9米)的条件,因地制宜,也更利于提高发电效率。”青海省三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曹兴说。
建站初期,大坝两岸红山白土,大风过后扬沙走石。十几年来,大河家水电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义务植树,使黄河两岸绿地覆盖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每年,来自水库上游的漂浮物顺流而下,最终汇聚在大坝前1公里的范围内。漂浮物的聚集,对水质和环境造成了污染,也对水电站的安全运行带来了严重威胁。大河家水电站工作人员每15天就要进行一次打捞工作,并与科研单位合作,采取本土鱼类“增殖放流”措施,放生花斑裸鲤111万尾。目前,水电站水质检测已连续三年保持一类水质,野鸭、天鹅等众多水禽和迁徙鸟类在这里栖息。
近年来,聚焦黄河上游来水变化频次高等难题,青海省三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组织专业技术攻关,通过不断优化水库调度、合理控制机组运行水头、及时清理机组进水口拦污栅、加强上游来水监视等举措,有效提高水能利用率和机组能效水平。
同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通过制定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采用先进的生态保护技术,实施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等,确保在水电开发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积极探索出符合实际的水电绿色发展之路,助推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为确保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们妥善处理了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3座水电站相继蓄水发电,‘库区效应’形成的降雨、湿度明显改善了周边地区生态气候;电站建成后水域生态保护效果显著,2023年黄南州境内黄河段越冬水鸟野生大天鹅同比增加310余只;建立完善了监测体系,开展3个水电站河段水生生物本底调查及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及时调整管理措施,为周边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曹兴告诉记者。
黄河流域青海段干流占黄河总长不到三分之一,但多年平均出境水量却几乎占到了全流域的一半,是中国水能资源的宝库。黄河上游已建和在建的14座电站为青海以及周边地区源源不断地提供清洁能源,为西部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的能源保障。
“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经过水电人们多年不懈的努力,黄河上游水电工程建设在技术、设备、管理和生态保护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全面进步,在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生态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