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4 09:38:24来源:包头市人民政府点击:5909 次
1月22日,包头市人民政府发布2024年包头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着力实施晶硅光伏产业提升行动,在抢占行业制高点上奋力争先。坚持全产业链思维,加快发展壮大下游产业规模和能级,让更多上下游企业化点为珠、串珠成链,努力打造全国晶硅产业链最完整、配套率最高的城市。
做大“世界级”的产业规模。实施大全二期10万吨多晶硅、弘元25GW切片、中清24GW电池片、双良15GW组件等49个晶硅光伏项目,开工建设协鑫、英发丽豪、旭阳等一体化项目,打造以通威、弘元、双良、协鑫为重点的4个500亿级晶硅光伏产业园和以大全、东方日升为重点的2个300亿级晶硅光伏产业园,支持“链主”企业向切片加工、电池组装、光伏电站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动硅料由P型向N型转换,持续做大量级、做优品级,年内晶硅光伏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做强“世界级”的绿电支撑。坚持源网荷储一体化推进,实施通威等13个绿色供电项目,支持达茂旗零碳园区探索建立风光氢储网荷深度耦合的“全绿电”用能和自力电网新模式,鼓励双良等头部企业建设绿色工厂,推动存量晶硅光伏负荷开展新能源替代,积极探索打造绿电认证中心,努力把“绿电池子”做大,实现绿电替代应替尽替、能替早替,年内新建晶硅产业项目绿色电力使用比例达到40%以上。
做优“世界级”的协同配套。围绕组件、光伏电站等配套产业需求,加快实施斯威克光伏胶膜、兴原高端电子玻璃、晶澳接线盒等项目,推动索尔玻璃、标盛达光伏支架、达索火蓝逆变器等项目年内投产,进一步扩大坩埚、金刚线、边框、支架等产能规模,补齐银浆、背板、EVA胶膜等产业链配套断点,力争晶硅光伏产业每一个核心配套环节都有项目落地。推动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等本土企业与光伏企业深化合作,建立光伏产品本地配套追溯体系,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年内本地配套率达到60%。
原文如下:
2024年包头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包头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 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回顾2023年,我们树牢雄心壮志紧抓快干、赶超跨越,回到历史最高水平的根基更稳、底气更足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包头发展史上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内蒙古考察,殷切嘱托我们建设“两个稀土基地”,让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一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忠诚践行“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聚焦聚力办好两件大事,锚定在全国百强城市中前进10位左右的奋斗目标,铆足回到历史最高水平的决心和干劲,凝心聚力抓经济、补短板、强基础、提效能、防风险,交出一份顶压前行、量质齐升的发展答卷,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体魄更加强健、筋骨更加壮实。
——我们坚决扛起光荣使命、牢牢把握重大机遇,加速推动“两个稀土基地”和“世界绿色硅都”建设,新探明稀土资源储量远超当前,发现战略性关键金属铌包头矿和重稀土白云钇钡矿,中重稀土金属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全球最大稀土绿色冶炼项目开工建设,世界首条固态低压储氢生产线建成投产,全国首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运行,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国家稀土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顺利通过验收,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金力、天和等22个项目竣工投产,稀土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弘元16GW高效电池片补齐光伏全产业链版图,韦尔新一代半导体智能制造项目生产出第一颗“内蒙芯”,多晶硅、单晶硅产能达到全国第一,切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分别达到45GW、16GW和17GW,产业配套率由32%提高到55%,晶硅光伏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被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授予“世界绿色硅都”称号,入围全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城市50强。两大旗帜型产业集聚成势,成为包头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展现了满弓紧弦、实打实干的包头力度。
——我们沉着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行压力,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市四套班子领导挂帅包联企业、包保项目,把稳运行、增信心、添动力贯穿全年,紧盯落地、投产、达产、纳统全流程,以“一张表、一台账、一专班”机制做好跟踪服务,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各项经济指标逆势而上、稳中快进,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2%,增速连续12个季度保持全区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4%,连续40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增长15.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3%和6.4%。经济总量在全国百强城市中上升10位左右,极大地增强了各方面看好包头、投资包头的信心与预期,彰显了向上向好、活力满满的包头韧度。
——我们拿出闯劲和担当向多重约束条件下“难而正确”的关键事项发起攻坚,以“有解思维”破解堵点难点,打通制约发展的卡点瓶颈,用不到半年时间完成了复兴大街快速化改造和赛汗路北延工程,北梁遗留问题处置工作加快推进,涉及553户居民的“夹心房”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停工十几年的新福地商住楼一期等项目竣工交房,19个政府投资类“半拉子”工程全部销号,249个工商企业项目土地、厂房取得不动产登记证书,包头宾馆、南郊污水处理厂依法依规接管,力德汽车城项目用地加速盘活,4条河道实现了还水于河、还水于民,市本级债务退出红色等级,一块块“硬骨头”被啃下,一个个“老大难”问题被化解,搬掉了发展“拦路虎”,体现了动真碰硬、难中求成的包头态度。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树牢“两新”导向,“进”的态势更为强劲。全力扩投资,坚持用新增规上企业衡量检验项目建设是不是抓成了,开展以季度为单元的重大项目观摩测评,621个重大项目竣工310个、完成投资2064.5亿元。神华包头煤制烯烃升级示范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乐橙碳纤维等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晶澳5GW光伏组件刷新项目建设“包头速度”。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8户、限上服务业企业34家、限上贸易企业248家。坚持用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衡量检验招商引资是不是抓实了,举办第十五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中国硅业大会、战新产业江苏对接会等近百场主题活动,形成产业链招商主形态,推出场景招商新模式,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74个,其中产业类项目265个、完成投资1293.9亿元,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790亿元、增长37%,荣获“中国投资热点城市”。包银高铁(包头段)、包西高铁(包鄂段)加快推进,国道110线北绕城公路全线通车,建成5G基站6031座,获评国家“双千兆试点城市”。全力稳企业,制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建立服务保障重点企业专班,
强化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下,全年减免税费32.7亿元,解决用工2.87万人,发放稳岗返还资金6692.6万元。全力打好电力供应保障“一个保卫战、三大攻坚战”,包风1新能源输变电通道和包头电网纵向通道加强工程建成投运,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2.8%。全力促消费,“金秋消费季”等700场大型促销活动拉动消费70.7亿元,引进首店、旗舰店31家,创新推出“街头演唱会”、“博物馆之夜”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品牌活动,包头金街、赛汗塔拉分别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
强化创新引领,“新”的动能加快形成。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战略,全面开展“科技特派员”、“科技体检”和“四个一”活动,存量和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占比分别达到40.5%和61%,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三年保持全区第一。深入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6家、国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77家。包头稀土研究院杭州分院、浙大包头硅材料联合研究中心等揭牌成立,天和磁材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院士工作站3家、自治区以上创新平台71家。实施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3项,“5N高纯氧化铝”等多项技术、产品填补国内外空白。设立“包头科技创新日”,开展第二届“包头创新发展奖”评选活动,创新推出“事业编企业用”、“人才政策包550”等政策,引进专家团队34个、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8365人,入选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百强城市。
优化产业结构,“聚”的优势更加凸显。战新产业加速集聚,明阳全球最大叶轮直径陆上叶片等高端产品投入市场,国内首条6毫米高规格热镀锌铝镁生产线、比亚迪2.5万吨锂电超薄铜箔等项目正式投产,金鄂博30万吨氢氟酸等项目填补产业空白,全国首台300吨级全面国产化矿用自卸车和百吨氢电混动矿用车成功下线,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8%和9.6%。新增新能源并网170万千瓦,装机容量占比突破40%。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加快,实施工业技术类改造、数字化项目353个,建成国家级绿色园区3个、绿色工厂10家,北方稀土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北方创业、一机集团入选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名单,美科、新特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试点。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户、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80户,连续两年获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成效明显城市。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万科印象城、骐骥酒店开业运营。鑫港源顺物流园区成功申报国家示范物流园区,获评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入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骑士乳业成为北交所乳业第一股,天和磁材、英思特稀磁通过上市审核。推出打造游客友好型城市八项举措,丝路梦郡景区获评国家4A级景区,包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建成运营,“1+4”马拉松、马术系列赛等活动火热出圈,北方重工工业旅游区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固阳县荣获中国最美乡村旅游名县。举办应急装备展等大型展会10场,交易额达到60亿元。现代农牧业提质增效,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新建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1万亩,改造设施农业2.1万亩,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丰”。建成3个3000头奶牛规模牧场,奶产量增长14%,肉类产量增长7.2%。蒙特威酪蛋白、蒙绥元900万羽禽类加工等22个项目竣工投产,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9%。建华禽业晋级国家龙头企业,九原区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固阳黄芪列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15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深化改革开放,“闯”的红利加速释放。市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全面完成,营业收入增长27.5%,盈利企业实现利润1.58亿元。财政“大资产”管理改革入选“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深入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办事要件、时限、程序环节大幅精简压缩,“个转企”便利化改革实现1个环节、1天办结,“拿地即拿证”实现常态化,中心城区“标准地”供应率达到100%。“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达到278项,“网上办”占比达到99.8%,“最多跑一次”实现全覆盖,“跨省通办”、“跨市互办”事项分别达到162、587项,帮助4.4万户企业修复信用,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5万户、增长39.6%。坚持企业发展需求导向,出台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条,落实政商恳谈早餐会事项,开展“我为企业找市场”活动,受到企业家广泛好评。荣获“2023全国数字政府管理创新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获评全国品质跃升典范和服务优化典范奖。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满都拉口岸过货量突破500万吨,航空口岸实现对外开放,新设立外资企业18家,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进出口总值突破300亿元、增长24.5%。
完善城市功能,“美”的颜值接续彰显。编制完成《包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实施路网改造工程30项,打通断头路30条,建成公共充电桩5077个。新建口袋公园、小微绿地102处,改造体育公园15处,整治城区裸露黄土8.6万平方米,“无界公园”等举措受到群众点赞。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50.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5.2万户,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2376套,3年9.1万户清洁取暖试点任务全部完成,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城市体检样本城市。常态化开展马路办公,治理背街小巷54条,拆除违建10.5万平方米,市五区“红色物业”实现全覆盖。新改建农村公路340公里、卫生户厕4183个,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收运覆盖率达到96%,4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改善生态环境,“绿”的底色不断厚植。全面启动防沙治沙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完成国家林业重点工程30.5万亩、大青山南坡绿化提质增效工程6.4万亩、草原保护修复106.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万平方公里,草原植被盖度、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35.1%和18.8%,达茂旗被确定为国家草原保护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草畜平衡示范建设试点”和“草原科学修复治理体系试点”。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包钢超低排放改造提前两年完成,8643辆重型柴油货车实现远程在线监控,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6.5%。深入落实河湖长制,整改问题36处,雨污分流综合治理21个月攻坚战全面展开,806处雨污混接点全部整改完毕,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和4条主要入黄支流水质首次实现全面消劣。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100万亩、全生物可降解地膜22万亩,修复治理矿山11.2平方公里。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4%。深入开展“一治三转”百日攻坚行动,一批环保督察“钉子户”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腾挪释放土地6500亩,配置水权转让指标2300万立方米,各行业节水1212万立方米,新增再生水利用能力2500万立方米,入选国家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重点城市和全国再生水利用配置优秀试点城市。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包头分中心挂牌成立,发放全区首笔“林草碳票贷”,推出7项林草碳汇地方标准,开展碳汇跨区域交易和区域补偿,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
保障改善民生,“惠”的力度持续加大。20项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全力打造教育高地,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22所,分别新增学位2710个、10080个,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建成各类别教育发展集团21个,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3所、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学校5所。职业院校“订单班”达到150个,高校毕业生留包率提高5.6个百分点,获批自治区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试点盟市。全力打造医疗高地,10家市属公立医院全部扭亏,包医二附院晋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包医一附院干细胞研究所、包钢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填补全区空白,获评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定点医药机构全部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检验检查类、医用耗材、药品价格全面下降,全市199家医疗机构实现DIP支付全覆盖,2085家零售药店“互联网+电子处方”全部上线,外地来包就诊人数增长133%。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现场评估,入选全国“省级健康城市样板市”。全力打造文化高地,创新推出“图书馆音乐会”、“音乐巴士”等活动,建成文化惠民超市20个、“群星小舞台”20个,举办文化惠民活动1500多场,歌剧《双翼神马》荣获全国优秀剧目奖。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4%。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83亿元,“创业包头云”网络服务平台入选全国地方就业创新事件。全市养老保险扩面新增5.2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882元和661元,救助困难群众4.1万人。“鹿城保”荣获国家“2023年惠民保卓越奖”,获批全国开展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城市。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2207户易返贫致贫户实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新增城乡养老服务中心22个、家庭养老床位1311张,6个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在全国首创食品安全评星定级机制,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通过自治区初评。信访总量下降13.4%,安全生产事故数量下降24.7%,入选中央救灾物资前置储备试点地区。第五次经济普查工作全面推开,昆区圆满完成国家试点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受到公安部通报表扬,“24小时警局”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精品案例,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审计、新闻出版广电、外事侨务、国防动员、史志档案、统计调查、气象地震等事业取得新成效,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贸促会、文联、残联、社科联、红十字会、关工委、老龄委等组织发挥新作用。
过去一年,我们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开展“倾听代表委员心声、加强改进政府工作”专项行动,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八五”普法中期评估通过验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坚持“过紧日子”,市本级一般性支出压减6%。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开展“改作风、提效能”专项行动,“三多三少三慢”、“慢粗虚”和“五不”问题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状态越来越好、劲头越来越足、氛围越来越浓。
各位代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面对过去一年的复杂局面和严峻挑战,我们从最难处着手、做最有力应对、朝最好方向努力,把目标付诸落实,让愿景变为现实,一处处建设工地热火朝天、一幕幕消费场景烟火升腾、一个个瓶颈难题迎刃而解、一件件民生实事可感可及,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浸透着汗水,奋斗的每一天都饱含着心血,收获的每一张成绩单都凝结着拼搏,一个充满发展预期、生机勃勃的新包头正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生动实践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委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包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和驻地单位,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和所有关心支持包头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思危方可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稀土、晶硅光伏等产业的中后端弱,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仍需持续加力,未来产业缺前瞻谋划、少前沿布局;科技创新攻关与产业关联度不高、可产业化的成果少,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代服务业缺乏标志性引领性的项目和业态,消费潜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大气、水环境治理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工作还有不少短板和弱项,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政府系统奋勇争先的意识、攻坚克难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等等。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阻滞和转型中的阵痛,我们一定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解决,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
二、展望2024年,我们要铆足决心干劲乘势而上、加压奋进,努力将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新路子走得更宽更稳更实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包头回到历史最高水平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机遇与挑战同在,机遇大于挑战;动力与压力并存,动力更强于压力。从政策条件看,党中央大力实施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国务院出台《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制定了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等系列举措,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相互叠加、协同发力,为我市新一轮发展带来了重大利好。从我们自身看,“两新”导向成为我们抓项目的有效方法,“有解思维”成为我们破难题的制胜法宝,“抓实干成”成为我们促落实的执着追求,这些理念和方法已深入扎根,全市上下抢抓新机遇、抢占新赛道的信心和决心持续高涨,凝聚起了重振包头雄风的磅礴力量。特别是市委在十三届七次全会上提出的“七大行动”,为我们在发展中赢得先机、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指明了方向路径,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信心所在!我们将组建工作专班,全力组织实施,一项一项抓好落实。
做好今年的工作,我们要坚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出政策、抓落实全过程各方面,常态长效地抓下去,压实责任、强化自觉,养成习惯、成为自然,使共同体意识像空气和阳光一样无处不在地浸润人心。重点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必须牢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和党中央亲切关怀作为我们前进的强大动力,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和为我们擘画的建设“两个稀土基地”宏伟蓝图,紧扣国务院《意见》、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文件和相关部委配套措施,进一步细化实化落实举措,建立年度任务清单,逐一研究到位、逐一谋划到位、逐一落实到位,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和党中央支持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必须树牢雄心壮志,赶超争先。始终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强化重振雄风、敢想敢干、敢于领先的发展意识,铆足回到历史最高水平的决心和干劲,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快马加鞭地干、只争朝夕地推,能往前赶的尽量往前赶,能提前“交卷”的就决不“卡着点”,坚决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必须坚持创新引领,提升动能。始终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穿全过程各方面,全面落实市委一号文件精神,树立谋创新、抓创新鲜明导向,强化“管行业必须管创新、抓链条必须抓创新”的理念,真正把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把更多“老家底”做成“新支撑”,推动创新驱动战略从“最大共识”成为“最强行动”。
必须坚持“两新”导向,抓实干成。始终聚焦“新增、抓实、干成”,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当前最突出、最重要的任务牢牢抓在手上,旗帜鲜明大抓项目、全员全域精准招商,以招大引强、补链延链为重点推进旗帜型产业发展,以“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为重点抓好“调旧育新”,以丰富业态、提升能级为重点发展城市经济,既要招支撑牵引的大项目,又要引配套成群的小项目,把更多项目抓成企业、抓成产业、抓成新增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必须强化“有解思维”,破除堵点。始终敢于和善于抓“难而正确”的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有解”眼光发现问题,以“优解”手段解决问题,不断增强“敢解”的勇气、提升“善解”的能力、争取“必解”的成效,全力破解工作中的瓶颈和难题,让城市发展轻装前进。
必须树立节约理念,精准高效。始终坚持“节约就是增长、就是发展”的观念,算好经济账、长远账和生态账,全面推进能源、水、土地等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坚决摒弃粗放发展、贪大求洋,切实将节约集约的理念贯穿下去、行为坚持下去、水平提高上来。
必须强化宗旨意识,为民造福。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对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少作“可不可以办”的技术判断,多作“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让政策向民生倾斜、财力向民生集中、精力向民生聚焦,努力办成一批让群众可视可感可及的好事实事,用民生厚度、政策温度不断提升幸福指数。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包头作出的“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铆足回到历史最高水平的决心和干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安排部署的“七大行动”,切实强化增量意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持续推动经济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实现稳中快进,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努力在全国百强城市中再前进10位左右,加快走出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今年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以上,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这些目标,贯彻了党中央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重要要求,考虑了推动包头回到历史最高水平的现实需要,总体上是一个积极的、需要承压负重、跳起摸高才能实现的目标。新的一年,我们要坚定信心,进一步强化报账意识、交卷意识和成果意识,以满格状态、顶格标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着力实施建设“两个稀土基地”突破行动,在服务国家战略上奋力争先。充分发挥建设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基地“主阵地”作用,推动稀土资源保护性开发、高质化利用、规范化管理,年内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加快稀土产业由“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迈进。
全面提升稀土原材料生产能力。统筹推进稀土资源勘查、废料回收利用和绿色冶炼升级改造,加快白云鄂博稀土矿增储上产,建成投产北方稀土绿色冶炼、金蒙稀土2000吨钕铁硼废料回收自动化生产线等项目,支持北方稀土整合有关稀土冶炼分离企业产能,开展包钢尾矿库资源高值化、减量化技术研究,年内形成1.5万吨废料回收、11万吨冶炼分离产能规模,稀土原材料产值达到400亿元,形成与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相匹配的原材料产能供应能力。
全面提升稀土功能材料生产应用能力。扩大磁材产业规模,支持金力永磁、天和磁材等头部企业持续释放产能,开工建设安泰科技(二期)年产1.5万吨稀土永磁材料等项目,推动韵升科技、科田磁业等项目竣工投产,大力发展烧结钕铁硼、热压磁体、钐钴磁性材料,加快引进全国磁材头部企业落户,磁材产能达到18万吨,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磁性材料基地。做强储氢、合金产业,开工建设圣泉科利源年产10万吨多元稀土新材料等项目,进一步扩大高性能、高附加值稀土储氢产品市场份额,年内形成7000吨储氢材料、8万吨合金材料产能,打造全国最大的稀土储氢材料产业基地、高纯稀土金属及合金基地。做大抛光、催化、光功能产业,实施中科明航高性能3000吨稀土抛光材料、天石6000吨催化剂等项目,推动利晨科技360吨抛光液、稀土隔热耐材生产线等项目尽快投产,加快国创稀品稀土光修饰粉等项目产业化进程,年内形成4万吨抛光材料、2万吨催化材料及助剂产能。全力发展永磁电机应用产业,加快建设永磁电机产业园,积极发展工业节能电机、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和伺服电机等中高端产品,建设年产1亿只新型三轴防抖马达产业基地、中加特电机等项目,引进卧龙等30户永磁电机企业入驻,大力实施永磁电机替代工程,年内产值达到50亿元。全力发展储氢材料应用产业,推动北方稀土固态储氢叉车等项目尽快落地,拓展镍氢电池及应用装置在氢燃料汽车、加氢站等场景的商业化应用,打造稀土储氢应用产业基地。全力发展稀土合金应用产业,重点攻克稀土钢等关键技术,推动稀土铝(镁)合金在先进轨道交通、轻量化型材等应用上取得突破,打造稀土合金应用产业基地。全力发展“稀土+”应用,拓展稀土在医疗、农业、陶瓷、航空等行业的应用,不断提升“稀土+”产品价值,打造“稀土+”应用产业基地。
全面提升稀土创新研发能力。实行以创新为导向的协同管理机制,明确“一国重一院一校四中心”等创新平台功能定位,加强现有稀土创新资源整合,推动设立包头实验室,全力创建国家级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选题机制,组建包头稀土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实施高性能稀土光功能晶体材料研发应用等稀土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5项,让创新平台成为紧密贴合市场、能够形成产品的“实践派”、“实战派”。实行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科研项目实际产出、长期影响等评价指标,实施成果转化项目10个,建设年产千吨级稀土助剂等5条中试生产线。实行以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技术价值评估体系,创新多样化的奖励方式,引导科技人员以科研活动实现“名利双收”。支持内科大牵头建设内蒙古高等研究院包头分院,构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保障四大开放体系,年内引进长江学者3名以上、卓越工程师5名以上。推动内科大稀土产业学院建设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
全面提升稀土辐射带动能力。深入实施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上线企业倍增计划,年内注册上线企业达到850家。探索建立合规合理的稀土价格形成机制,推出稀土价格交易“包头指数”,建设面向全国的稀土产品交易中心,交易规模突破200亿元。加快建设稀土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国家稀土功能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制定稀土行业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4项以上。办好稀土产业论坛和全球稀土行业协会2024年会。
(二)着力实施晶硅光伏产业提升行动,在抢占行业制高点上奋力争先。坚持全产业链思维,加快发展壮大下游产业规模和能级,让更多上下游企业化点为珠、串珠成链,努力打造全国晶硅产业链最完整、配套率最高的城市。
做大“世界级”的产业规模。实施大全二期10万吨多晶硅、弘元25GW切片、中清24GW电池片、双良15GW组件等49个晶硅光伏项目,开工建设协鑫、英发丽豪、旭阳等一体化项目,打造以通威、弘元、双良、协鑫为重点的4个500亿级晶硅光伏产业园和以大全、东方日升为重点的2个300亿级晶硅光伏产业园,支持“链主”企业向切片加工、电池组装、光伏电站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动硅料由P型向N型转换,持续做大量级、做优品级,年内晶硅光伏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做强“世界级”的绿电支撑。坚持源网荷储一体化推进,实施通威等13个绿色供电项目,支持达茂旗零碳园区探索建立风光氢储网荷深度耦合的“全绿电”用能和自力电网新模式,鼓励双良等头部企业建设绿色工厂,推动存量晶硅光伏负荷开展新能源替代,积极探索打造绿电认证中心,努力把“绿电池子”做大,实现绿电替代应替尽替、能替早替,年内新建晶硅产业项目绿色电力使用比例达到40%以上。
做优“世界级”的协同配套。围绕组件、光伏电站等配套产业需求,加快实施斯威克光伏胶膜、兴原高端电子玻璃、晶澳接线盒等项目,推动索尔玻璃、标盛达光伏支架、达索火蓝逆变器等项目年内投产,进一步扩大坩埚、金刚线、边框、支架等产能规模,补齐银浆、背板、EVA胶膜等产业链配套断点,力争晶硅光伏产业每一个核心配套环节都有项目落地。推动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等本土企业与光伏企业深化合作,建立光伏产品本地配套追溯体系,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年内本地配套率达到60%。
做精“世界级”的技术研发。加快弘元新材料未来研究院、晶澳单晶硅材料研发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内科大与硅产业龙头企业共建包头硅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与浙江大学、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共建自治区硅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实施单晶硅焖锅料高效回收循环利用等10项晶硅光伏领域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加大钙钛矿、薄膜电池等迭代技术研究、中试和转化力度。编制多晶硅生产企业能源管理规范等包头标准,建强国家晶硅材料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和内蒙古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争取国家硅晶材料精密测量专业技术委员会落户包头,办好中国硅业大会,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硅产业技术研发、检测和认证中心。
(三)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行动,在推动新型工业化上奋力争先。始终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战略,全方位构建创新生态,以科技创新支撑新型工业化、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抢滩占先、未来产业破冰布局,努力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点燃科技创新新引擎。市本级和旗县区同步落实科技投入刚性增长机制,组建创新投资基金,引进风投资本,构建起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全方位投入格局,努力让硬科技不差钱、好项目不缺钱。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完善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开展规上企业研发活动“三清零”行动,深化“科技特派员”、“科技体检”和“四个一”等重点工作,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存量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占比达到50%,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占比保持在60%以上。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自治区专项20项以上,鼓励北重集团创建国家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二冶集团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迁入总部研发机构或设立研发分支,支持大全高纯硅基材料研发中心、明阳北方智慧能源研究院等企业创新平台申报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鼓励内科大牵头组建产学研用技术联盟,高质量建设包头·北京科创基地等一批科创飞地,全年新增院士工作站2家以上,国家、自治区级创新平台20家以上。推进高效能研发转化,紧扣稀土、晶硅光伏等优势产业,组织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3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60项,力争在新型磁铈体、N型光伏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高水平建设“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包头分中心,实施各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项以上,培育自治区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孵化载体13家以上,建成各类中试平台基地5家。建立国内外创新资源对接工作专班,吸引更多技术成果在包头转化、形成产品,努力在局部点位实现由跟跑到领跑。健全高品质创新生态,组建产业创新决策咨询委员会,建立统筹推进科技创新项目遴选机制,建设“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推行“科技创新券”、“创新积分制”,深化科研成果所有权、处置权、使用权“三权”改革,提升企业创新参与度和科研人员收益分配比例。建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和运营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代理、培训咨询和法律服务等全链条服务体系,培育国家、自治区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15家以上,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构建高层次人才体系,以创新思维推出更优人才政策,深化拓展“创新发展奖”、“包头人才周”等,探索建立高端人才举荐制度,创新“柔性引才”模式,精准服务人才关心的住房安居、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医疗保健等现实难题和“关键小事”,力争年内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8000人以上,柔性引进领军人才团队35个,培养中青年科技人才200人以上,新增专技人才1.2万人、高技能人才3000人。风好正是扬帆时,不负韶华争朝夕,我们要让创新“活水”澎湃成潮,让人才心情愉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培育战新产业新动能。实施战新产业壮大行动,年内引进和新开工投资亿元以上战新产业项目均达到100个以上,产值达到1100亿元,努力让战新产业由“智”而积厚成势,因“创”而破茧成蝶。加快发展陆上风电装备产业,实施明阳国家级叶片试验检测认证中心、龙马高端风电装备制造、远景智能化风机总装和齿轮箱等15个项目,引进布局大功率半直驱发电机和大型铸锻件、轴承等产业链紧缺环节,支持一机集团、包钢集团提升大功率发电机等产品交付保障能力,加速推动全市风电装备产品进入自治区产品供给名录,力争年内产值达到150亿元,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陆上风电装备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氢能储能产业,推动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明阳氢能产业园、华电风光制氢产业园建设,年内形成1000台套以上氢能产能和2万吨以上绿氢供应能力。实施乾运高科、航天锂电、纬景等储能电池项目,加力推动人民控股、海辰等储能装备项目落地开工,大力发展电芯、电极材料、电解液等短板环节产业,新增30吉瓦时以上储能产能,新建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200万千瓦时以上,年内氢能储能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加快发展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实施华云年产42万吨轻合金、华北铝业年产7.1万吨正极铝箔材料等16个项目,拓展轴承钢、铝基新材料等高端深加工产品应用,年内产能达到800万吨,产值实现600亿元。加快发展新能源重卡及配套产业,支持北奔集团拓展产品门类、释放现有产能,推动裕桂环保换电设备模块化生产等配套项目投产,积极发展电池、电驱、电控系统,开展老旧燃油重卡更新替代,力争年内推广新能源重卡500台、轻卡2500台,建成重卡换电站25座以上,产值达到50亿元。加快发展碳纤维及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实施神华包头煤制烯烃升级示范、光威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等28个项目,积极引进聚乙(丙)烯、聚乙醇酸可降解塑料等精深加工企业,年内形成碳纤维产能1万吨、碳碳复合制品产能6000吨、聚乙醇酸可降解塑料产能1500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能1万吨,产值达到150亿元。加快发展氟化工产业,编制氟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加速推进金石年产80万吨萤石精矿、科莱博年产2.1万吨电解液等项目,谋划建设永和新能源材料产业园,大力发展氢氟酸、电子级氟化物等产业,年内产值达到50亿元。
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加快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实施总投资63亿元的工业技改项目17个,培育自主创新名优产品10个以上,新增一批自治区技术装备首台套、关键零部件和新材料首批次产品,努力把质量提上去、品牌立起来。加快推动工业“智改数转”,实施工业数字化项目100个、数字化服务项目30个,打造工业数字化典型示范10个,发挥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企业级节点作用,带动更多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实施节能改造项目25个,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年内新增绿色园区1家、绿色工厂5家、绿色设计产品10个。实施达茂无人智能系统研练基地等军民融合项目,全力申办中国(包头)国际陆上装备博览会,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发展重点区域。
构建新能源产业新格局。实施包铝燃煤自备电厂替代、通威绿色基材等26个新能源项目,推动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区示范等8个项目年内并网,力争全年装机、在建、新增批复规模均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推动包风2新能源输变电通道3月底前竣工,包风3、包风4开工建设,建成卜尔汉图500千伏变电站,加快实施美岱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启动风电场“上大压小”试点和风光同场改造升级,力争新增400万千瓦以上光伏建设规模。完成352万千瓦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
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兼顾“未来”和“既有”,依托稀土新材料、电子级晶硅材料等优势,密切跟踪前沿科技趋势和颠覆性技术方向,加快贝兰迪大功率芯片封装、韦尔3D裸眼迷你显示屏、世纪金芯碳化硅单晶衬底等项目建设,推动大全一期1000吨半导体硅基材料投产满产,引进明阳、上海石化碳化硅晶圆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项目,发展芯片设计、测试等产业,打造半导体产业链条。依托百灵、石拐两个通用机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等产业。加快布局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新基建项目,推动算力中心落户包头,与深圳、杭州等数据交易所合作加强公共数据交易,全链条全方位推进行业赋能应用,动态更新和扩展未来产业版图。
塑造园区发展新优势。编制《包头市工业园区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35年)》,明确各园区功能定位,建立以亩均投资、产值、降耗、降碳等指标为导向的园区管理考核机制,探索实行“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推动园区跨百上千、扩规增值,力争年内新增500亿级园区2个,园区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15个,优化园区基础配套和智慧园区系统功能,完成达茂巴润工业园区、固阳金山产业园区、土右新型工业园区扩区调区。
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新增量。做优专业技术服务和应用服务,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培育3家制造服务业集聚区和10家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创建第三批国家“两业”融合试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试点城市项目30个,引进优质网络货运平台企业10家以上,发展国际物流、供应链物流、专业化物流,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运行体系,年内物流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城市。培育壮大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两都”建设、五大战新产业和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开发生鲜乳价格指数保险、“富民保”、“数据贷”等金融产品,让兼具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金融产品走进企业,创建转型金融创新试点城市。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坚持以贸促展、以展兴贸、展贸互动,增强会展业“引流锁客”功能,全年举办各类展会500场以上。
(四)着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在培育新增长点上奋力争先。消费旺则经济活,投资强则后劲足。我们要从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和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入手,千方百计促消费提品质,想方设法抓投资上项目,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628个,计划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新建项目、产业类项目占比均达到60%以上。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全流程跟踪服务、全要素协同保障、全过程常态推进机制,确保续建项目3月底前全部复工,新建项目4月底前全部开工,年内竣工300个以上,其中产业类200个以上。加大项目策划和资金争取力度,年内争取资金总量增长20%,力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自治区盘子。推动包银高铁(包头段)路基主体完工,包西高铁(包鄂段)完成前期工作,G65包茂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包头段)、国道210白云—固阳—东河段年内建成通车。加快包头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工程,打造“经包飞”品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坚持招商引资和本土企业增资扩产两手抓,紧跟产业前沿和创新风口,动态完善重点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地图,紧盯4个“500强”企业和行业头部企业,充分发扬“四千精神”,大力推动精准招商、商协会招商、龙头企业链式招商、点对点招商和差异化招商,积极谋划引进一批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的大项目好项目。用好重点企业服务专班,围绕驻包头部企业深挖潜力,支持企业引进配套项目、裂变再生项目,依托优势资源生成项目、承接项目,地企联合谋划项目、招引项目。年内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280个,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用心诚和行程努力为包头的发展积攒更多家底。
全力以赴推动消费提质增效。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全年开展促销活动600场以上,拉动消费60亿元以上。加快包百、娜琳等传统商圈提档升级,推动茂业天地等商贸中心开业运营,加快打造万科印象城等消费新地标。依托九原印象康养园、奥运冰雪中心、特色街区等资源,培育避暑、冰雪、近郊游等消费热点,支持包头金街打造西北第一沉浸式国潮文体旅体验街区。繁荣发展首店首发经济、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年内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店20家以上,促进新场景消费赋能。推动健康、文体、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扩容提质,提振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让市场“火”起来、消费“热”起来、人气“旺”起来。推动符合条件的军工、晶硅光伏、农牧业等企业开展工贸分离、农贸分离,积极推进外埠服务业、建筑业企业本土化和“分改子”。
(五)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增强发展活力上奋力争先。坚持改革破局、开放破题,全面推进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攻坚,不断激发内生源动力、引入外部生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势。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走深走实。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支持市属国有企业在新能源、文体旅、生产性服务业等细分市场开展业务,推动交投集团等企业提升信用评级,实行差异化考核与薪酬分配制度,让国企思维回归市场、生存回归利润、发展回归产业,年内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全力支持包钢集团高质量发展。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决破除画地为牢、自缚手脚的各类限制性政策,持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年内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户、限上企业200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户、“小巨人”企业2家,引进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5家以上,加快天和磁材、英思特稀磁上市进程,力争塞北股份、北辰饲料北交所上市,5户企业新三板挂牌、2户进入辅导期、10户进入后备库。靶向施策解决好企业用能、用水、用工、融资等难题,健全完善“政商恳谈早餐会”、“重点事项领办督办”等常态化沟通督办机制,全力以赴为民营企业在发展上解忧、在环境上解压、在政策上解惑、在帮扶上解渴,创建全国民间投资示范市,让民营企业在包头扎下深根、枝繁叶茂、蔚然成林。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开展预算安排、支出结构“双优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推动“放管服”改革创优创效。主动对标国内先进地区标杆,推出打造“两包”营商环境100条,先进地区做得好的,包头要努力做得更好。深化企业开办“一窗进一窗出”、“三证齐发”改革,协同推进“五证联办”,向工业园区下放50项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优化完善“互联网+智慧监管”模式。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新增“全市通办”事项100项,进一步扩大“一件事一次办”服务范围,创新帮办代办服务模式。实行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群众诉求“一号响应、接诉即办”,加强与110等平台高效联动,全面提升政务热线办理“三率”,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民有所需、必有作为。
推动对外合作交流提标提档。加快满都拉口岸高质量发展,力争年内过货量达到800万吨。全力推动自贸试验区(内蒙古)包头片区落地建设。进一步扩大机电、农产品、危化品等出口,促进有色金属、煤炭等进口,支持包钢集团开展保税维修项目,进出口总值力争增长10%,努力建设开放型经济的前沿阵地。服务和融入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推动呼包同城化在产业协同、公共服务共享、基础设施共建等12个方面30个重点事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六)着力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奋力争先。统筹利用各类要素资源,积极开展多样性、差异性的城乡融合探索实践,精心描绘城市“颜值”,精致塑造乡村“气质”,全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用产业思维发展城市经济。实施文体旅产业升级行动,进一步带动消费、带火城市。擦亮“鹿城双马”城市品牌,持续办好包头马拉松系列赛,精心组织黄河“几字弯”马术耐力赛、蒙古马大赛等系列活动,加快构建马主题赛事与文化旅游、商贸流通融合发展模式,带动农牧民通过养马育马致富,让游客畅“跑”鹿城、“骑”乐无穷。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品牌,加快建设包头黄河景区,嵌入布局民宿、特色街区等各类业态,谋划组织好黄河观凌等特色活动,让每一位游客感受不一样的黄河“打卡地”。打响“包头有礼”文创品牌,推出一批符合城市形象的文创产品,培养包头文旅自媒体人和推荐官200名,让包头形象“看得见、记得住、传得开”。推出更多文体旅融合看点、亮点,加快发展红色旅游、工业旅游、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冰雪旅游,投入运营万科奥运冰雪中心,精心谋划“稀土之乡”旅游专列等12条沉浸式体验线路,培育推广“寻味包头”美食品牌,把黄河景观、沿黄湿地、军工文化、草原风光、长城古刹都做出产品、做成精品。加快发展社区嵌入式服务,新建3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积极发展康养、育幼、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用城市“金角银边”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社区公共服务,让包头既有美丽风景,更有美好生活。
用系统观念推进城市更新。完善详规单元规划,开展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工作。加快新都市区、北梁腾空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全面盘活立体综合交通枢纽等闲置资产,不断聚拢商气、提升人气。实施自由南路供排水改造等老旧管网改造项目,加快打通站前路至210国道等路网断点,推进智慧停车充电一体化平台建设,改造提升劳动公园等3处共享绿地试点。大力实施温暖工程,加快完善民营供暖企业准入、补贴、退出等机制,探索构建精准供热、按需供热的新型智慧供热采暖模式,深入开展管网“冬病夏治”行动,全力把暖供足供好。支持本土建筑业企业提升资质、承接重大工程,常态化推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积极探索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统筹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12个、265.8万平方米,积极申报国家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与住房保障激励城市。实施林荫南路平房区更新改造工程,完成33个“夹心房”改造项目和3180套“保交楼”任务,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2515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386户,解决1970套烂尾楼遗留问题,努力让全市居民温暖在侧、常沐阳光。
用绣花功夫抓好城市治理。进一步完善“街长制”、“网格化”管理,全面开展新一轮违法建设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复兴大街沿线等重点片区环境整治。提档升级便民市场20处,创建星级农贸市场5家,在维护城市秩序中要做好柔性化执法,让城市管理既具尺度、又有温度。持续深化和推进环卫、绿化养护市场化改革,加强道路机械化清扫管理和绿植精细化配置,从点滴细节入手提升城市颜值。健全完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体系,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建成运营日处理能力8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巩固深化“红色物业”创建成果,开展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提品质三年行动,年内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92%。高标准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管理工程,实现城区供热、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普查、评估、监测全覆盖。全国文明城市是包头的“金字招牌”,我们要做实做细各项创建工作,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用文明的力量为包头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
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打造精品现代农业,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实施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10万亩、盐碱地综合利用1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24亿斤以上。扩增改造设施农业1.8万亩,全面推广新型装配式日光温室,打造自治区设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生产基地。加快畜牧业转型发展,深化“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工程,创建100个以上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示范场,打造自治区草原保护与畜牧业转型升级样板。建设4个3000头以上奶牛规模牧场,支持建华禽业打造自治区最大的规模化蛋鸡生产基地。提升农牧业产业链发展水平,实施宏福现代农牧业产业园(一期)、圣斯食品加工、草都饲草产业园等50个农牧业重点项目,争创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自治区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新增3家自治区级农牧业龙头企业,塑强3个区域公用品牌、15个企业品牌,提升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推动宜居和美乡村建设,新建农村公路270公里、村道安防工程130公里,改建农村牧区卫生户厕3791个,完成79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年内卫生户厕普及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和垃圾收运处置覆盖率分别达到88%、70%和96%以上。在73个乡村开展“积分制”体系试点,提升乡村教育、卫生、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便利度,推进移风易俗行动,打造1个示范县、5个示范乡镇、20个示范村,让美丽乡村成为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七)着力实施美丽包头提标行动,在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上奋力争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更高水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提高“含绿量”、减少“含碳量”、增加“循环量”,让生态高颜值与高质量发展齐头并进。
坚决打好防沙治沙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实施林草综合生态治理任务260万亩,完成大青山南坡绿化“提质增效”10万亩,打造示范点4个和绿化节点10个。健全完善“林长+”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林地草原分区管控、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强化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等制度刚性约束。加大沿黄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完成昆都仑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统筹推进“三北”工程攻坚战和新能源建设,探索“林光互补”、“草光互补”复合开发利用模式。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大气质量改善提升工程,推动经纬能化干熄焦改造等10个项目建设,加快燃气锅炉低氮改造,严控严管工地和道路扬尘、秸秆焚烧等污染,支持包钢、包铝争创环保绩效A级企业,确保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标。实施水环境质量改善提升工程,全力打好雨污分流综合治理21个月攻坚战,加快消除管网覆盖盲区等19项工程建设,确保雨季前实现雨水管网应连尽连、应通尽通。强化入河排污口、尾闾排口排查整改,完成四道沙河红旗大道至入黄口等3个治理项目,巩固入黄支流消劣成效。实施土壤质量改善提升工程,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60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2万亩以上,推动包钢尾矿库覆膜优化工程年内竣工,完成10.73平方公里矿山图斑治理。着力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6%。启动生态环境领域“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确保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按时销号。
坚决打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攻坚战。多管齐下破解用水瓶颈,加快实施16个再生水试点示范城市项目,新增再生水利用量4500万立方米,确保大青山水源泵站工程年内完工。全力争取区域间、盟市间水权转让指标。加快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再生水水质,年内再生水利用率达到70%。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年内累计节水2000万立方米以上。综合施策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定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意见,深入开展工业园区控规实施情况评估行动,创新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机制,年内盘活停产半停产企业、停建项目土地5000亩以上。开展城区高压线入地下综合管廊行动。加快盘活新一轮社会投资类“半拉子”项目,变沉淀资产为有效资源。
坚决打好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攻坚战。支持林草碳汇运营管理公司统一管理运营相关资产,分级分类开发乔灌结合林业CCER项目和草原碳汇项目。建强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包头分中心,发布11项林草碳汇地方标准,增发包头数字碳票,深化碳汇区域交易和区域补偿,加快林草碳汇市域碳中和提档升级。开展硅产业链产品碳足迹和气候投融资产品研究,探索建立光伏产品碳足迹核算及标识体系。加快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93.4万平方米,年内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占比分别达到25%和30%。复制推广“散改集+新能源”甩箱物流模式,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货运车辆占比达50%。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生活方式,让低碳节能成为习惯、生态环保融入日常。
(八)着力实施民生事业提质行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奋力争先。以打造教育、医疗、文化“三个高地”为引领,切实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身边小事,以“人民满意”回应“人民关切”,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全力打造教育高地。实施新优质学校引领计划,做强做优钢三小、公园路小学等10个教育集团,加快建设包九中九原校区、包三十五中南部校区,创建10所自治区示范高中、2所自治区特色高中,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倍增提质。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引进集聚全国优质教师、教材课程等资源,贯通小初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名优院校输送更多人才。实施新型工业化产教协同行动计划,围绕稀土、硅等重点产业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加强驻包高校与相关企业定向式人才培养和专业共建,全力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实施教育治理能力提升计划,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严控非教学事务进校园,创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全面深化“三名”锻造工程,培育新时代名校长10人、名教师20人,组建和引进名团队30个,加快形成名校长、名教师、名团队建设梯队。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包头的未来,我们要切实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市民因包头教育受益、为包头教育自豪。
全力打造医疗高地。依托5个城市医疗集团和5个县域医共体,进一步提升分级诊疗和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年内三级公立医院国考等级由C级全部进入B级,包医一附院进入A级。支持器官移植等26个学科争创自治区领先、重点学科,创建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持续深化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和药品耗材招采机制等专项改革,完善绩效薪酬激励机制,完成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制试点工作。加快实施“名医人才培养工程”和“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资助计划”,培养名医30名、杰出青年医学人才50名,建成名医名师传承工作室25个。落实京蒙协作“医疗倍增计划”,推动14家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建成“一站式服务中心”,设置100个24小时便利购药点,让群众看病再多一些便利,再少一些负担。
全力打造文化高地。支持《鹿鸣》杂志文学品牌做优做强,持续开展全国知名作家进包头等活动,打造北方文学之都。开展交响音乐季、城市露营音乐节等12项品牌活动和“黄河从草原走过”、“敕勒组合”原创音乐活动,打造北方音乐之城。出台博物馆发展奖补政策,推动包头博物馆、敕勒川博物馆提升改造,支持民营博物馆建设,打造北方博物馆之城。常态化开展“多美包头”全国摄影季,建设一批摄影小镇、摄影乡村聚落,承办全国性摄影交流展赛活动,打造中国摄影之城。举办“包头露天艺术品集市”20场,搭建文化交流和艺术品交易平台,发展奇石、古玩等鉴赏交易产业,打造全国知名艺术品集散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公共文明素质提升和社会风尚改善,持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改造升级“小而美”新型文化空间20个,开展惠民演出300场以上。创作广播剧《大河之弯》等文艺精品50部以上,高水平承办自治区第八届文博会,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打响“北疆文化”品牌,努力让“工业风”更有“文艺范”。
全力推动就业增收。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牧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3.8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强化创业培训,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亿元以上,培育打造自治区级劳务品牌3个以上,做好农牧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争创国家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完善重点企业用工台账,密集开展小型化、专业化就业招聘活动,动态解决重点产业用工需求。发展新型农村牧区集体经济,开展解决承包地细碎化试点和“三变”改革,不断拓宽增收致富渠道,让农牧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畅通产业就业聚人、优质服务引人、优美环境留人途径,优化升级“小鹿回家”、“小鹿安家”系列措施,让更多在外学子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让更多新市民以奋斗之姿扬逐梦之帆。
全力强化社会保障。新增养老保险扩面4万人以上。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机构养老服务升级、农村牧区养老服务扩面、养老服务综合保障强基4项工程,新改扩建农村牧区养老服务设施50个,打造老年助餐服务示范点位50个,健全完善机构社区居家相协调、医养康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激活“银发经济”蓝海。支持各旗县区打造“一站一特色”未成年人保护服务品牌。持续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能力,提质改造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军供设施、革命烈士纪念设施。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返贫的底线。持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支持慈善事业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全力加强社会治理。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完善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机制,构建“善治包头”模式。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践行“枫桥经验”,深入推进信访代办,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抓好矿山、消防、危化品、建筑等领域大排查大整治,有序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和物资保障体系,创建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化食品药品全链条安全监管,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力推进政府债务化解,加大地方法人银行业机构问题资产清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高质量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全面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具体措施,新增国家、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0个以上,持续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巩固深化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格局,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和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十一连冠。深化“平安包头”建设,深入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我们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继续办好今年的民生实事,在件件实事中惠民生、在点点滴滴中暖民心,让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肩负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将鼓足精气神恪尽职守、真抓实干,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各位代表!发展的地平线由奋斗者标定。重振包头雄风、重塑包头辉煌,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全面提升履职能力,用新的奋斗续写新的荣光。
坚持忠诚为政。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对我市的殷殷嘱托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落实重大决策程序制度,及时向市委请示汇报重大事项,认真贯彻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纪委监委监督和司法、群众、舆论监督,加强审计和统计监督,持续开展“倾听代表委员心声、加强改进政府工作”专项行动,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大力实施诚信建设工程,做到诚实守信、言出必行,承诺的事项绝不“放空炮”,该还的账款绝不“打白条”。巩固拓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加强政务公开,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法治阳光普照全市各行各业。
坚持为民施政。持续完善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机制,常到基层走一走,多和群众坐一坐,看到困难帮一帮,用情用力办好一批“小切口、微幸福”民生实事,让更多“民生愿景”成为百姓“幸福实景”。实打实地服务企业,该办什么就痛快办、该提供什么就抓紧提供,能当天办完的就不过夜,坚决做到不卡不拿、不推不拖、不烦不扰。把“过紧日子”作为一种习惯和常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没必要上的项目坚决不上,赢得政府效能的再提升、群众认可的好口碑。
坚持务实勤政。始终树牢“有解思维”,沉下心来研究解决问题,一杆子插到底推动落实,什么当紧就先解决什么,什么突出就破解什么,只要符合发展要求、对群众有利、不违反政策法规,就大胆尝试、放手去干,敢于和善于解决“难而正确”的事,以全链条的意识抓落实,切实做到“我开的会我贯彻,我作的批示我落实,我制定的政策我兑现,我做的调研我推动”。坚决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深化整治“三多三少三慢”问题的二十条措施,持续深化“慢粗虚”和“五不”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把政府工作人员的潜能激发出来、干劲鼓舞起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干好每一天、做好每件事,让实实在在谋事、踏踏实实干事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
坚持廉洁从政。大力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等领域腐败,大力惩治“蝇贪蚁腐”,强化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以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为高质量发展增底气、添锐气、聚正气。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我们要充分理解和体谅基层的难处,认真落实关于为基层减负的各项部署要求,坚决杜绝层层加码、责任“甩锅”、“痕迹管理”、数据重复申报等问题,“指尖”和“纸面”上的负担都要减下来,让基层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促发展。
各位代表!回到历史最高水平,没有捷径,唯有实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为走出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的包头答卷而努力奋斗!
凡来源注明中国阳光能源网的内容为中国阳光能源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