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45周年之际,由山东省委网信办主办、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承办、16市党委网信办协办的“风起海岱”改革开放45周年网评主题活动,于11月27日在济南正式启动。
27日下午,由智库专家、网评创作者等组成的团队,首站即奔赴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济南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济南绿动”)。据悉,济南绿动是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国氢科技”)的全资子公司、区域公司,是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电投”)的三级单位,是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建设的实施主体。
“这是厂房吗?看起来很新啊!”乘车抵达济南绿动氢能厂区的一位专家有些疑问。
济南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颖介绍,济南绿动租赁起步区绿色建设国际产业园的厂房,于2022年完成装修改造与甲类测试车间建设。同年底,供能燃料电池、空冷燃料电池及车用燃料电池系统3条生产线正式投产,分别可实现1000台(套)的年产能。这三条生产线是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第一阶段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可为产业园建成之前市场开发提供产能保障,并为未来扩大产能、产线迭代升级奠定基础。目前,产品已在省内外产生订单,主要集中在交通、供能等领域,今年可实现批量产品交付。
“其中,供能燃料电池、空冷燃料电池生产线是国内该领域首条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生产线,被评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先进制造十大领航项目’。”济南绿动生产人员介绍,“我们生产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也即将应用在起步区的渣土车、环卫车等车辆上。”
在厂房的一侧,一个个长方形的“集装箱”,吸引了不少专家和网评员的视线,据介绍,这几个外表普通的“集装箱”是国氢科技于8月份发布的“氢腾”发电燃料电池系统,这款燃料电池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可在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丰富地区进行调峰发电,也可作为城市综合零碳供能为社区、园区、商业区等发电供热,还能给机房、数据中心、医院等场所提供应急备用电源,参与海岛、山区等僻远地区建设微电网等。
在离开厂区前往济南绿动研发创新中心的时候,专家和网评员们登上了搭载国氢科技自主研发的“氢腾”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氢能大巴。
“2022年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期间,氢能大巴累计出车7205车次,累计接驳人次160697人,为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延庆赛区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安全零碳的接驳保障以完美的答卷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陈颖介绍,“这批氢能大巴最高载客48人,设计时速100km/h,加满氢不到20分钟,纯氢续行里程约450公里,满足北方城市低温运行要求。相较传统化石能源车辆,氢能客车每行驶100公里,可减少约7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14棵普通树木一年的吸收量。”
据悉,氢能客车搭载的“氢腾”FCS80水冷车用燃料电池系统,已实现材料级全自主化。该款产品电堆额定功率115kW,系统额定净输出80.4kW,按照车规级研发设计、IATF16949质量体系生产,可实现-30℃低温启动,性能比肩国际领先水平,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型车辆、船舶等动力。除此之外,氢能公司还推出了65kW、120kW水冷车用燃料电池系统产品,满足不同的功率场景下的需求。
陈颖介绍,依托国氢科技、国家电投的资源优势、核心技术优势及产业链整合能力,济南绿动重点开展供能燃料电池、空冷燃料电池及关键技术研发,建设燃料电池装备制造基地,开展供能燃料电池、空冷燃料电池、车用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推动氢能在交通、供能、工业等各领域规模应用,推进氢能产业生态建设。
“氢能应用非常广泛,在公共交通、市政环卫、物流运输、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工业用氢等各领域,未来都将实现规模应用。”陈颖介绍,氢能市场前景广阔,公司将根据市场发展情况扩大产能,推进产业集群形成。
陈颖表示,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是国家电投在全国范围内布局的五大氢能产业基地之一,也是面向华北和中原地区、辐射黄河流域、京津冀及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基地,将通过打造氢能应用示范区、建设氢能产业生态两方面,建设氢能综合应用示范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