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和世贸组织(WTO)发布的联合报告显示,能源转型需要快速增加绿氢产量。据IRENA估计,在全球升温不超过1.5摄氏度的情况下,到2050年,氢及其衍生物将满足全球最终能源消耗的14%。
报告还强调,绿氢生产的扩张需要开发新的供应链,这将对可再生氢本身或用其生产的商品的国际贸易,以及价值链上必要设备和服务的贸易产生影响。
改变氢气格局
氢能是以氢气(H2)为燃料的新型能源形式。由于其燃烧产物仅为水,不产生任何污染物,因此具有极高的环保性。不过,根据其产生方式、含量、燃烧反应等因素,氢能源被划分成数个种类,其中最常被提到的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
简单而言,灰氢由化石燃料转化而来,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氢能源。其优点是成本低、产量大,但有碳排放问题;蓝氢由天然气转化而来,其碳排放量相对较低;绿氢是完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制取而来,被广泛认为是替代化石燃料和实现不易电气化的行业脱碳的关键支柱,同时,对绿氢的新需求可能来自那些减排“困难户”行业,这些行业可能不会直接实现电气化,比如钢铁、化工、航空和航运。
上述联合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大部分氢气产量(每年约 95兆吨)来自化石燃料,这极大地加剧了气候变化,而不是作为脱碳的工具。
该报告强调了改变氢气格局的紧迫性。报告表示,到2050年,如果现有的一些能源方式转变为清洁氢气供应,整体氢气产量将扩大五倍以上。这种扩张将需要前所未有地扩大可再生发电能力和电解槽产能。
如果要达到2050年“满足全球最终能源消耗14%”的水平,届时电解槽累计装机容量要达到5500吉瓦(GW)以上,需要2.5万亿千瓦时(TWh)的输入电量,大致相当于目前世界用电量的一半。
IRENA创新与技术中心主任罗舍(Roland Roesch)表示:“在净零世界中,当前的氢生产和消费格局需要发生巨大变化。绿氢及其衍生物的全球贸易对于将低生产成本和高需求地点联系起来至关重要。”
绿氢和国际贸易
报告提出,目前全球已有30多个经济体制定了低碳氢国家战略。降低关键产品关税、建设可靠的基础设施、重新调整国内支持计划和发展绿色政府采购可以促进绿色氢供应链的发展和向低碳经济的转型。
报告提出,国际贸易也可以在匹配绿氢的供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为一些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潜力可能无法满足其国内需求。
报告解释道,由于目前在氨、甲醇、合成燃料或铁等原料方面的大量贸易,绿氢贸易已经初现规模。而在未来,具有成本竞争力的绿氢生产地区可能会驱动部分能源密集型企业搬迁产业,并产生新的商品贸易流动趋势,比如促使在电解槽(使用电力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压缩机、管道和阀门等领域的贸易增加。
WTO贸易与环境司司长林(Aik Hoe Lim)在9日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期间举行的记者发布会上表示:“开放、可预测和连贯的贸易将是培育绿氢价值链的关键。”
在考虑到标准和验证程序对于建立可持续氢市场的重要性方面,林补充道:“WTO规则可以为如何制定真正的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法规和兼容的验证程序提供有用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