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2 09:47:14来源:嘉兴港区党群工作部点击:2384 次
风潮涌动,“氢”舞飞扬。位于浙江省杭州湾内的一座港口城市——嘉兴港区,是浙江省唯一一个氢能未来产业先导区,拥有着丰富的工业副产氢。嘉兴港区抢抓氢能发展机遇,依托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势,全力贯通“产业链”、拓宽“应用链”、深耕“创新链”,构建了优质的氢能产业生态,目前正在全力打造在长三角具有影响力的氢能未来产业先导区。
近日,“新质氢能 低碳引领”2024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招商会在嘉兴港区举办,会上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超32.7亿元,并集中发布了全国首艘氢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舶项目、长三角氢走廊项目等一系列重要氢能项目。这意味着港区的氢能产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氢能是未来国家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氢能被加速开发利用,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嘉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充分利用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布局港区氢能产业加速发展。
突出项目为王,打造氢能全产业链生态
发展氢能产业,嘉兴港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坐落在长三角经济发达的重要港口旁,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嘉兴港区以发展化工新材料筑起牢牢的产业基础。“华泓新材料为丙烷脱氢制丙烯,嘉化能源为氯碱制氢,还有三江化工、兴兴新能源……我们依托这些重点企业,每年产出大量副产氢。”嘉兴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港区内工业副产氢资源达到10万吨/年,而嘉兴全市最大氢气供应能力为15万吨/年。嘉兴港区是长三角区域少有的具有低成本、大规模氢气供应优势的地区。
如此大规模产量的氢气如何去往各处?最终答案也落在嘉兴港区。2021年,优沐科技在嘉兴港区落户,一个个巨大的玻璃纤维四型压力气瓶在该企业的生产线上成型,这些玻璃瓶就是氢气储运的关键“法宝”。玻璃纤维压力容器有储量大、体重轻、成本低、压力等级高等优点,可极大降低储氢成本和运氢的物流成本。优沐科技作为全球领先的玻纤储氢瓶企业,是港区氢能产业链全面布局的重要一环,将连通上游制氢环节和下游应用场景。
来到嘉兴港区的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园,“东方氢港”四个字十分显眼,联合氢能东方氢港加氢站就落地在此处,这是长三角区域规模最大的加氢站,加注量为2000公斤/吨,也是浙江省第二个、嘉兴首个取得经营许可、充装许可的加氢站,在2024年7月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营,为拓宽应用场景打下坚实基础。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嘉兴及周边城市加氢站供给,目前嘉兴港区已启动加氢母站建设项目和氢气运输管道建设项目,未来有望将“氢”风吹遍整个长三角地区。
瞄准多元场景,拓展氢能示范应用链
在繁忙的乍浦港码头,一辆辆蓝绿白配色的“羚牛氢能”重卡车交织运作,宛如一道清新亮丽的风景线。据羚牛氢能CEO蒲红霞介绍,羚牛氢能从2022年开始在港区投放运营氢能重卡,到今年已经达到80辆,实现了全港三分之二的氢能集卡替换,每年完成将近6000吨碳排放。氢能重卡的成功运营进一步拓宽了嘉兴港区氢能应用场景,拓展了氢能示范应用链。
嘉兴港区聚焦港口物流运输和公共交通,不断拓展氢能重卡、氢能公交、氢能船等应用场景。在嘉兴港区通往平湖市,有2条特殊的公交线路,全部由14辆氢能公交车完成,氢能的应用已经成功进入大众的生活。除此之外,嘉兴港区率先探索氢能船舶示范应用,启动氢能船用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攻关。全国首艘氢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舶项目于2024年4月签约,9月正式开工,预计第四季度建成下水。开通后的专线将用于乍浦港到下沙港内河运输航线,开展运营示范和效益验证,并打造全国首条绿色氢能内河集装箱运输专线。
突出科技创新,产研结合打造氢能创新链
独特的区位优势、多元的应用场景,带动了氢能制造业飞速发展。嘉兴港区围绕打造高能级氢能创新平台,引进高端资源为氢能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依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国特检院、同济大学等大院名校创新资源,嘉兴港区重点打造“两中心一实验室”,即嘉兴市长三角氢安全研究中心、嘉兴氢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氢能装备安全重点实验室,聚焦燃料电池电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检验检测和安全评估。
深化互联互通、合作共享,深耕氢能“创新链”,促成更多的创新项目落地。嘉兴港区现已引入氢能燃料电池电推和氢动力总成方面的龙头企业国鸿氢能入驻,国鸿氢能将利用氢能领军企业的技术和产业链优势,在本地建立总部基地和氢能源研发科创中心、氢能运营数据中心、碳核算(交易)中心,以及极板、电堆、动力系统、制氢装备等核心产业项目,打造“世界级”氢能核心装备产研中心。除此之外,美锦国鸿、重塑科技、磐动科技等一批“专精特精”企业也聚焦氢能产业关键难点,加强技术创新和攻关,寻求技术突破并实现产业化落地。
氢能产业不断释放活力,背后离不开多方的努力,自2019年嘉兴港区布局谋划氢能产业以来,围绕“产业链”“应用链”“创新链”下足工夫,累计签约落地氢能企业27家,总投资约65亿元,目前已基本实现了氢气制备、储运、加注、氢能装备核心部件、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布局。港区将继续聚焦“三链”,完善氢能产业生态体系建设,为加快氢能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凡来源注明中国阳光能源网的内容为中国阳光能源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