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立冬,供暖大幕即将在齐鲁大地徐徐拉开,清洁、低碳、高效的取暖需求成为民生关切的焦点。在这片广袤的热土之上,一股承载着生态智慧与发展远见的绿色地热“暖流”,正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悄然蔓延,为冬日里的齐鲁大地注入可持续的温暖与活力。
自“双碳”目标锚定能源转型,山东省地矿局勇立潮头,将清洁能源开发的使命深植于地质锤与岩芯样本之中。这支凝聚着物探、钻探、水文地质等多领域专家的专业队伍,凭借三维地质建模、微震监测等前沿技术,在齐鲁大地的褶皱岩层间、断裂构造带里持续深耕。从即墨东温泉全国首个地热能勘查,到黄河三角洲千万平方米地热供暖网络的织就,他们以每年数十个地热勘查项目的推进速度,将深藏地下的清洁能源转化为城市的温暖、企业的动能,在齐鲁大地镌刻下推进能源革命的清晰年轮,为山东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注入澎湃地矿动能。
科技赋能
筑牢地热发展基石
在推动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进程中,科学完善的政策体系是重要保障。省地矿局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主动作为,为我省地热能相关政策的制定出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积极为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提供技术支撑,协助省人大完成了黄河流域地热能勘查开发利用调研。联合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能源局等部门,共同完成了全省地热能开发利用工程调查与核查工作,全面掌握全省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工作建议。
科技创新是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核心驱动力。由省地矿局组建的“深部地热能探测与清洁供暖创新团队”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联合山东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申报的“山东省地热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获批山东省重点实验室。自筹资金开展了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高效井下换热示范项目,建设“取热不取水”技术推广与科普示范工程,为取热不取水开发利用模式提供技术方案。凭借一系列技术突破,省地矿局在地热能勘查领域先后获得自然资源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示范引领
释放地热民生能量
一个个典型示范工程,是地热能开发利用成果的最佳展示。近年来,省地矿局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省地质勘查项目,开展了全省地热资源勘查评价与高效开发技术研发,在全省16市均发现了地热田、打出了地热井,共勘探发现96个地热田,评价地热能可持续开采量居全国前列。在省自然资源厅的支持下,围绕黄河流域等重点勘查区开展了16个地热田勘查项目。
省地矿局实施的中国北方首个砂岩热储地热采灌均衡、取热不耗水示范工程,成功解决了砂岩热储回灌难题,编写了国家行业标准,形成了广为人知的“德州模式”。鲁北地区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在全国率先实现同层等量回灌,真正做到了采灌均衡、取热不耗水可持续开发。
在郓城县,岩溶热储新农村社区供暖示范工程打造出“郓城模式”,让农村居民也享受到了地热带来的温暖;在东营市牛庄镇,群井联动地热供暖+花卉种植梯级利用示范造就了牛庄“无烟小镇”模式。目前,全局已有6个工程入选国家、省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工程,近3年完成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工程可实现供暖面积192万平方米,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地热能带来的实惠。
交流合作
共促地热产业发展
推动地热能产业发展,离不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省地矿局积极搭建交流平台,联合德州市召开中国(德州)地热高质量发展大会,400余位行业专家、学者和从业者齐聚一堂,共话地热发展大计,促成了17个跨省合作项目。
在德州市承办的中国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在济宁市举办的山东省地热清洁能源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大会、联合滨州市举办的2025地热与温泉产业发展推进暨现场观摩交流会、成立沿黄九省(区)地热方向重点实验室联盟等一系列活动,为地热能行业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而举办的黄河流域地质系统地质调查员(地热新能源)职业技能竞赛,吸引了黄河流域7个省份14支地勘队伍40余名选手参加,有效增进了沿黄省(区)地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地热能产业迈向新高度。
地质报国,只争朝夕。着力绘就地热能发展新画卷,省地矿局深入推进地热田精细化勘查,加快惠民县等16处地热田地热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进度,积极申报2026年部省协议地热能勘查项目,2025年完成10处地热田野外工作,为科学开发利用提供精准数据。同时,加快推进地热能产业创新,对接相关市政府部门及大企业集团,推进多地地热能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多场景应用示范工程;加强科技攻关,联合高校建设好山东省地热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打造零碳应用示范场景。
放眼齐鲁大地,从城市到乡村,从工业生产到居民生活,地热能这股绿色“暖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动不息。山东省地矿局将继续秉持初心,勇担使命,在推动地热能勘查开发利用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全省能源结构优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地矿力量。